近日,備受瞩目的第三屆中國國際(佛山)預制菜産業大會在“世界美食之都”順德隆重開幕。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、農業貿易促進中心,中國農業科學院農产品加工研究所相關負責人,各省市農業農村部門、全國各地預制菜産業鏈企業、渠道商及外國客商代表等齊聚一堂,圍繞“先進生産力”“創新”等關鍵詞,聚焦預制菜産業的發展成果,總結發展思路,探討發展方向,描繪預制菜産業發展藍圖。

近年來,預制菜産業從“野蠻生長”轉向“規範發展”,政策引導、技術賦能與市場擴容成爲核心驅動力。
2024年3月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《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》明確預制菜的定義:預制菜也稱預制菜肴,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产品及其制品爲原料,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,不添加防腐劑,經工業化預加工(如攪拌、腌制、滾揉、成型、炒、炸、烤、煮、蒸等)制成,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,符合产品標簽標明的貯存、運輸及銷售條件,加熱或熟制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,不包括主食類食品,如速凍面米食品、方便食品、盒飯、盖澆飯、馒頭、糕點、肉夾馍、面包、漢堡、三明治、披薩等。這一政策堪稱行業“分水嶺”——既劃清了“預制菜”的邊界(終結“萬物皆可預制”的概念混淆),又以禁用防腐劑、強化監管等舉措,加速行業洗牌,推動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。
政策落地後初見成效。2024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增長率從2023年的33.8%降至27.3%,企業注冊增長率更是從2023年的683.8%驟降到2024年的147.8%。增速放緩的背後,是低質企業的加速出清與合規企業的提質擴容——行業正從“數量擴張”轉向“質量篩選”。
行業變革的深層動力,源自供應鏈能力的競爭。數據顯示,2021-2024年中國冷鏈物流需求從3.02億噸增至3.65億噸,但2024年冷庫保有量僅有6578萬噸,供需缺口顯著,“保鮮力”已成爲企業核心競爭力。未來,可以加速智能化倉儲管理、提升物流時效性、保障产品新鮮度與交付效率的企業,將在競爭中占據優勢。
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詢)數據顯示,2024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850億元,同比增長33.8%,整體呈現上升趨勢。隨着中國預制菜市場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實,到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490億元。

《藍皮書》與百強榜:權威發布勾勒産業新圖譜
活動現場,《2024-2025年中國預制菜産業發展藍皮書》和《中國預制菜企業百強榜暨廣東特色食材名錄》正式發布。《藍皮書》由第三屆中國國際(佛山)預制菜産業大會組委會指導、艾媒咨詢和南方農村報共同編寫,系統總結産業發展成果,展望未來方向。

《藍皮書》內容翔實、邏輯清晰,涵盖七大核心板塊:産業發展評價從政策環境、經濟環境、社會環境、科技環境四大維度,全面解析預制菜産業發展的支撐體系;産業鏈與商業模式分析通過梳理産業鏈上遊、中遊、下遊的全鏈路格局,剖析商業模式創新;消費市場研究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需求特征,並聚焦廣東、山東、河南、江蘇、湖北等重點省份,解讀區域消費差異;園區發展研究通過調研全國預制菜産業園區的規劃布局、政策支持、特色産業集群,總結園區發展經驗;企業發展研究通過分析企業分布特征、上市企業表現,並選取重點企業進行案例解讀;細分領域研究則深入探討水産、肉禽類、酸菜魚預制菜、預制雞排、春節預制菜等細分市場的發展現狀與潛力;未來趨勢預判從政策引導、數字化轉型、消費升級、可持續發展等方面,預判産業未來方向。
根據産業集中度、産業規模、消費能力、研發實力和品牌影響力,《藍皮書》還評選出2025年中國預制菜産業發展産區20強,佛山順德位列榜首;廣州白雲、佛山南海、肇慶高要也進入席位。 雙彙集團、海底撈、溫氏食品(廣東企業)、聖農發展、新希望、得利斯、金字火腿、廣酒利口福(廣東企業)、味知香、國聯水産(廣東企業)等企業入選中國預制菜企業百強榜TOP10,廣東省3家企業入選前十,領跑全國。
2025年廣東特色食材名錄中,湛江對蝦、順德鳗魚、台山鳗魚、西牛麻竹筍、增城遲菜心、中山石岐鸽、杜阮涼瓜、韶關南雄板鴨、順德草鲩、澄海獅頭鵝等特色食材入選TOP10,爲預制菜産業注入“地域文化魂”。

除了藍皮書與百強榜發布,大會還舉行了“預制菜+”主題分享、全省預制菜産業園交流活動,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、科研院校專家和行業大咖分享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,並舉行黔東南州特色食品産業招商推介會,促進跨區域産業合作。
佛山順德:從“參與者”到“生態構建者”,引領産業高質量發展
作爲大會連續三屆的舉辦地,順德憑借深厚的美食底蘊與強大的制造基礎,已成爲中國預制菜産業的“標杆樣本”。
2023年創辦以來,大會吸引超200個政企代表團齊聚佛山共謀發展,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軍企業建立緊密夥伴關系。目前,順德已形成覆盖生産加工、冷鏈物流、裝備制造等環節的預制菜全産業鏈體系,集聚預制菜産業鏈相關企業約350家,産值突破540億元,集群效應日益凸顯。
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指出,佛山順德在預制菜産業風乍起時,便延續其慣有的先知先覺、先人一拍、快人一步的風格,以國際博覽會爲平台、産業園爲載體,集聚全球要素資源。依托“佛山制造”實力,推動“世界美食之都”的文化禀賦實現工業化躍升。同時以“媒體+”戰略構建全球文化IP,強化産業文化的引領力與支撐力,彰顯佛山順德的戰略眼光、産業實力、創新魄力與産業建設的爆發力。在新消費時代,佛山預制菜産業的崛起,讓人充滿期待。
未來新出口:全球化擴張,讓“中國味道”走向世界
當國內預制菜市場漸趨飽和,全球化擴張成爲企業戰略藍海。從全球市場看,亞洲是全球最大的預制菜消費市場(2024年規模3600.0億美元,占比超六成),而歐洲(894.8億美元)、北美(670.7億美元)等海外市場占比相對較低,拓展空間廣闊。同時,國際中餐市場保持11%的同比增速(2024年規模3593.90億美元,預計2027年達4539.65億美元),爲中餐預制菜出海提供了強勁的需求支撐。
數據顯示,2024年全球預制菜市場中亞洲占比超60%,歐洲(894.8億美元)、北美(670.7億美元)市場潛力待挖;中餐出海規模以11%年增速擴張,2027年預計達4539.65億美元。在此背景下,廣東省首創的“海外共享工廠”模式,正破解跨境供應鏈瓶頸,爲企業規模化出海提供支撐。這不僅是商業機遇,更是中華飲食文化通過工業化、標准化产品走向全球的“遠征”。
從“星星之火”到“高質量發展快車道”,第三屆中國國際(佛山)預制菜産業大會不僅是一次産業盛會,更是中國預制菜從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、從“本土”到“全球”的關鍵節點。未來,隨着技術創新、政策完善與全球化布局的深化,預制菜産業或將重塑全球食品消費格局,“中國味道”必將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。







